打好基層治理“組合拳” 繪就民族團結“新樣板”

分享到:
【字體:  
發(fā)布日期:2024-10-16 08:26 

每天早晨,赤峰市林西縣城南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志偉出門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到“暖心驛站”與群眾嘮家常。俯首耕耘,創(chuàng)新解決問題方式;勇于擔當,逐事逐項化解難題。城南街道居民牛芳廷說:“在這里,群眾第一時間反映的急難愁盼,都被張書記認認真真記下了。”

46歲的張志偉,有著多年從事基層民族工作的經(jīng)驗。從城南街道辦事處主任到城南街道黨工委書記,面對基層治理“上面千條線、下面一根針”的特點,他創(chuàng)新實踐,把黨的民族政策與基層實際相結合,探索打造了一批基層民族事務治理亮點品牌,積累形成了一系列推動民族大團結的特色經(jīng)驗和做法。他堅持問題導向,聚焦街道熱點問題和群眾所期所盼,高效率解決老舊小區(qū)改造、流動人口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等問題,為促進各族群眾手足相親、守望相助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
在張志偉的案頭,有一本民生日記,上面密密麻麻記載著社區(qū)居民的急事難事,記載著如何讓黨的民族政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。他推動出臺的“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民生清單”,涵蓋居住、就業(yè)、教育、養(yǎng)老、公共服務等17項內容;他創(chuàng)新建立的“社區(qū)黨委+共建單位+網(wǎng)格黨小組+業(yè)委會”“1+N”老舊小區(qū)管理架構,快速推動轄區(qū)27個老舊小區(qū)39棟樓實施改造,成果惠及各族居民1978戶4749人;他精心打造的紅色物業(yè)品牌,突出服務效果,使2.2萬名居民受益;他利用小區(qū)可利用空間建成8處“情暖城南”暖心驛站和22個健康小屋、共享自習室、科技館和24小時同城共享空間,引入理發(fā)、縫紉、磨刀等手藝人,為各族群眾構建了15分鐘便民服務圈。

“民生服務無小事,一枝一葉總關情,只有用心用情做好民生‘微實事’,才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。”張志偉說,宏林社區(qū)是多民族聚居社區(qū),流動人口較多。針對實際,城南街道將社區(qū)打造成加強和改進各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的工作試點,他們推動成立了全縣首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層面的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。

2024年,宏林社區(qū)啟動打造的民族團結共享便民市場和老年人綜合保障服務中心,為促進各族居民致富增收、優(yōu)化各族居民康養(yǎng)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。目前,在城南街道的就業(yè)基地園區(qū),300多戶外來群眾在這里傳承非遺技藝、創(chuàng)業(yè)經(jīng)商,良好的營商環(huán)境,使各族流動人口在城南街道留得住、有盼頭、過得好。

石榴結籽心連心,民族團結一家親。在張志偉的推動下,“大榆樹下的微黨課”成為城南街道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特色品牌。他把黨課從會議室搬到大樹下,讓黨員干部和各族群眾圍坐樹蔭下,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,促進干部群眾共同學習進步?!按笥軜湎碌奈Ⅻh課”還給各族群眾送技術、送政策、送醫(yī)療服務,讓轄區(qū)居民贊不絕口。

張志偉以“引線穿針”工作法推動民族事務治理納入城市管理治理范疇,借助“街道班子包社區(qū),機關干部包小區(qū)”工作體系,成功打造的“微鄰網(wǎng)事”紅色網(wǎng)格黨建品牌精細化服務深入人心,實現(xiàn)了“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到基層有人懂、民族工作在基層有人抓”。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,在轄區(qū)內重點實施12項任務,積極引導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,各項工作有形有感有效落實。如今,城南街道的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”成為了林西縣各族群眾的打卡地。廣場里的景觀小品、元素符號、宣傳標語等,處處彰顯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內涵。由于成績突出,張志偉獲得赤峰市“十佳街道黨工委書記”等榮譽稱號。

一名黨員,就是一面旗幟,飄揚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。張志偉把心中所有的溫情化作一片愛心奉獻給各族群眾,用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事業(yè)的無限熱愛,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城南街道、綻放林西縣城。



信息來源:內蒙古日報

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
輪播圖預覽:
您還未登錄,請登錄后進行收藏!

是否“確認”跳轉到登錄頁?